close

高砂義勇隊的故事 (原作者:許昭榮)
「高砂義勇隊」之由來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日本陸軍第十四軍(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奉令領兵攻打菲律賓的巴丹要塞。但由於該要塞有茂密的原始叢林和險峻的山岳為天然屏障,不易攻佔,初步計畫,因此中止。

後來,台灣軍司令官本間中將向陸軍總部建議:要攻取巴丹要塞,必須徵用熟識自然環境的台灣高砂族。因為他曾經在中部山岳部落發現高砂族具有克服自然環境之體質。於是,委請台灣總督府招募「志願從軍高砂青年」。孰知公告一出,竟在山地部落掀起「不志願非男人」的從軍熱潮。

據文獻記載,第一批應徵者高達五千人。他們拿著祖先傳承的番刀應徵。其中不少人提出「血書」,爭先恐後,志願從軍。

高砂族本來就具有日本古代的「武士精神」,加上受過日本教育,「日本國民」的意識,非常強烈。他們從七七事變發生後,即摩拳擦掌,期盼能上戰場展現男性的氣魄。

義勇忠誠立大功

一九四二年春,軍方從志願從軍者當中選拔五百人,組成「高砂挺身報國隊」(第一批高砂義勇隊),投入巴丹半島的攻略戰。

高砂義勇隊的任務是,開始舖橋,搬運彈藥及糧食。對於尚武的他們來說,這種工作使他們甚感失望。但他們盡忠盡職,茂密的原始叢林好像是自己的家園,視、聽覺及方向感像野獸一般敏銳,狩獵所養成的神槍手更比比皆是。

原先,日本人認為高砂族是野蠻、不講理的族群而抱持戒心,但由於他們表現優異,不久即獲得日本戰友的信賴和尊敬。也幸虧有高砂義勇隊英勇參與,終於攻陷巴丹要塞,同時奠定「高砂義勇隊」的盛譽。

在極限狀況下奮戰

高砂義勇隊第二次投入戰鬥,是在新幾尼亞(印尼)的克勒唏特爾戰役。這場戰役是日軍在瘧疾、饑餓交迫之慘況下,與物資充裕的美軍作殊死戰的著名戰役。

高砂義勇隊在這場戰役中,終於真正在最前線扮演「戰鬥員」的角色,而且在極限狀況下,發揮了高砂義勇隊的超人能耐,並善用「夜間游擊戰術」,揮著番刀摸黑殺入美軍營房,展現意想不到的威力。

可惜,因糧秣補給不繼,他們除了戰鬥外,必須設法自給自足,甚至把食物讓給衰弱的日本戰友止饑。所以,許多隊員自我餓死於戰場!

關於「高砂義勇隊紀念碑」

高砂義勇隊派赴南洋參戰者,先後有九梯次,總共大約七千餘人,戰亡者約三千人。其戰歷及實情,當時均列為機密。而且,高砂義勇隊的身分為「軍夫」,所以難免至今仍有生死不明者。

隨著終戰後時代的變遷,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台灣高砂義勇隊戰歿英靈紀念碑」在台北縣烏來鄉「泰雅文化村」的山腰上落成,已故前台灣高砂聯誼會會長周麗梅女士(日名:愛子)可說出力最多。碑詞「靈安故鄉」四大字,則是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題頒。碑上有個十字架;碑座有前台灣軍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的遺詠「鎮魂」,永遠悼念「高砂義勇隊」的功勳。(註:本間將軍生前為台灣軍作詞的「台灣軍之歌」,至今仍深植在老一輩台灣人。終戰不久,本間將軍即切腹自殺。)

周麗梅會長雖然完成心願,但卻負債三百萬新台幣,日本北海道的民間團體「台灣出身原日本軍人軍屬報恩期成會」前會長伊庭野政夫(已故)得知消息後,即四處奔走,募捐一千萬日圓,為她解決困難。

去秋,報載:烏來「泰雅文化村」的觀光事業發生經營困難,牽涉到「高砂義勇隊紀念碑」遷建問題。日本產經新聞駐台北支局長河崎真澄先生得知後,即主動將訊息傳達日本國內,呼籲關心「台灣高砂義勇隊戰歿英靈紀念碑」遷建問題的讀者義捐贊助。據了解,已募得三千二百萬日圓(折合新台幣約一千萬元),並且已匯入台灣,準備作為贊助遷建「紀念碑」之經費。終戰六十年,日本人對「高砂義勇隊」的崇敬與熱忱,由此可見一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iablack 的頭像
    xiablack

    在世界中心呼喊"幹"

    xiabl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