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森新聞報 記者王以瑾/花蓮報導.攝影】

新城天主堂裡,處處可見日本(新聞、網站)神社的遺蹟;來自西方的天主堂與東方的日本神社並存於一個空間中,紀錄的是日本軍的血、太魯閣(新聞、網站)族人的恨,還有天主教的包容,以及神父保存歷史紀念物的先進觀念。

事情的起源要從1896年,台灣割讓給日本的第二年說起,那一年的12月,駐守新城的分遣隊士兵,竟然姦辱了1名太魯閣族少女,士兵的獸行引爆附近部落憤概不滿,最後在漢人通事李阿隆協助下,2名部落頭目帶領壯丁,聯手將新城分遣隊共13人全數殺害作為報復,這就是花東原住民抗日史上,知名的「新城事件」。

新城事件只是個開端,之後還有「三棧事件」、「加灣事件」,以及震驚統治當局的襲殺花蓮(網站)支廳長大山十郎等36人的「威里事件」,雙方衝突從未間斷,直到1914年,日軍2萬精銳軍警三面包夾,花了3個月的時間夾殺2千名太魯閣戰士,長達20年的對峙才畫下句點。

新城天主堂是這一頁血淚歷史的起點,當年被太魯閣人殺害洩憤的新城分遣隊13名軍員的屍骨就埋葬於此;降服太魯閣族後,統治當局在此蓋了一座日本神社,此為新城天主堂的前身。

日本神社以L型排列著3座鳥居,入口的鳥居在進入國民政府時代後,因為拆除日本建築、去除殖民痕跡的風氣,被鋸斷了兩翼,成了奇型怪狀;第二道鳥居,則是另一種奇型怪狀,但它不是被破壞,而是被搶救,神父為鳥居兩邊各加上一根柱子,讓它比較不像鳥居,才躲過了被拆的命運。

鳥居有此命運,神社主體建築當然很難保存;早在鳥居被破壞前神社主體就已被拆除。

(圖/為了搶救鳥居,神父在兩邊各加上一根柱子,讓它比較不像鳥居,才躲過了被拆的命運。

王以瑾攝影)天主堂始建於1956年,在神社的用地上重建,但神父努力保留了日本神社剩餘的建築──神社主建築旁80、90年的松樹,最後一道鳥居及前面的神獸,以及參拜道上的宮燈,都還依原樣保存,除了地基上改立聖母塑像外,整體看起來還很有神社的味道。

天主堂外是兩種宗教並存,即使進到天主堂內還是可以看到日本神社的影子,裝盛聖水的巨石,以及聖洗池都是日本神社遺留的祭拜設施,重新利用。

新城天主堂是時空的縮影:1896年被姦辱少女的傷痕,13名日本軍員以血償債,導引出太魯閣族幾乎遭滅族的悲慘命運。

建築物是事件的紀念,但不會永遠保有相當的樣貌,建築物的改變,反映的是後人的如何看待這個紀念物,無論鳥居被斷了翼,或被加了柱腳,都是破壞以及保存的對抗紀念。

盡力維護著日本神社遺跡的天主堂也有自己的歷史,它曾是當地的信仰中心、貧病協助中心、醫療最前線,不知道當地人還記得多少?記得的應該不多了吧,天主堂才會顯得如此寂寥,而為天主堂列為歷史景點奔走的人,才會感嘆孤單無援吧?新城天主堂花蓮縣新城鄉新城村博愛路64號GPS衛星定位座標 北緯24° 07′46.5 東經121° 38′59.6(僅供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iablack 的頭像
    xiablack

    在世界中心呼喊"幹"

    xiabla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