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市面上所販售的四行程油品來說,主要可以分為礦物油、合成油、全合成油 三種。
在台灣多達數百種品牌的油品市場上,銷售主流是以合成機油為主,而礦物油也不是沒有人用,只不過在廣告以及宣傳方
面,加上利潤的考量,目前廠商主打的產品還是多為合成機油;二行程機油亦是如此,合成油如嘉實多TTS、培力H1R等一
定較貴。
目前在選購市面上的油品時,排除品牌差異的因素,應先考慮是否為合成機油,再考慮認證等級和SAE黏度,通常來說,低溫和高溫兩數字相差越大的機油越貴,且超低黏度 ex: 0W-40、5W-30的機油價格也偏高。
機油選用是路遙知馬力,而且就算選到品質不佳的非原裝油或假油,兩三萬公里內也不一定會馬上出毛病;目前在我家保養紀錄是一台95年三菱菱帥舊Lancer計程車,跑超過110萬公里,還沒塘缸過,只有回原廠換過活塞環、墊片和油封,他用的不是全合成機油只是一般最便宜的礦物油+油精而已,所以只要不是用到假油,良好的操駕習慣加上正確保養的觀念,想要有效延長引擎本身的壽命都不是問題。
1. 礦物油
市面上常見價格150元左右的油品通常都屬於此類,甚至範圍再下探
賣場常見價位 $3X~100 之間的機油大多都屬於礦物油,在外包裝上不太會有明顯的標示
通常只標示 Multi-Grade ,意思是"複級機油",或是僅僅標示SAE xw-xx黏度等級。
此種油的製作方式顧名思義是直接以地下挖出的原油經過提煉後,再加上各油廠實驗室所研發出來的添加劑
配方製成,主要成分為HC碳氫化合物;相對於合成基礎油來說,礦物油品的化學分子鏈結構較為脆弱,如果在駕駛時常有
激情演出的車主,狂催油門時曲軸油封附近所產生強大的剪力、離心力和高溫會將分子結構破壞,造成油膜破裂。
所以這類油品在激烈操駕之下,較易裂解變質,形成油泥積垢,但是在一般操駕方式下,基本保護引擎的能力
以及耐用度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礦物性基礎油含有的各式蠟質成分沒有辦法摻配出低黏度的油品,像前面數字是0W的油品
如果添加劑為了遷就低溫流動性就沒有辦法兼顧高溫黏度,反之亦然...
一般常見的黏度多半是 5W-30 10W-30 10W-40 15W-40 15W-50 20W-40 20W-50
也就是說高低溫黏度數字相差太多的油品,基本上就不會是礦物油。
有別於傳統分餾後經過溶劑精煉的礦物基礎油,近年一種低成本高品質的基礎油煉製技術已逐漸成熟
把石油蒸餾下來相同沸點的東西,高壓中溫下用多種觸媒加氫處理
使高分子量的分子氫化,去除含硫氮氧等分子,抗氧化跟抗腐蝕性比傳統精鍊的礦物油好一些
殘碳份更低,顏色更漂亮,最大的優勢是成本比合成油彽許多,但又能得到品質穩定產量大的基礎油
應用於 柴油引擎用油 更能突顯它的優點
2. 合成機油
這類機油介於礦物油與全合成油之間,價位約落在 $100~500 元左右
當我們在察看此類油品的包裝時,通常上面會印有 Synthetic、 Synthetic Based、 Semi-Synthetic 或者是德文
SYNTHES 的標示,而不論是英文或德文,都統稱 半合成機油,或簡稱為 合成油 (超合成機油)。
合成油的基礎為"合成油脂與礦物油類"做一定比例的添加,最後透過特殊的添加劑來控制油質與化學分子的穩定性
不過這類油品製造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於混合比例的拿捏與控制,一旦這個灰色地帶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油質
產生變化等不穩定因素,所以唯獨在選購半合成機油時,在品牌、種類眾多的情況下,最好注意有口碑的大廠
否則有很多這類油品都是台灣商人自行進口原料攪拌的,或有可能是次級品,為了愛車著想,各位還是小心為上。
3. 全合成機油
全合成機油是目前各家廠商急欲搶食的市場大餅,也是能代表自己研發技術的產品
價位帶很廣 $250~1000 元都有可能出現,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 100% Synthetic、 Full(y) Synthetic 或是
德文 VOLL SYNTHESE 之類的標示,市場上也往往會直接有中文說明明顯強調該項產品為 100﹪全合成油。
聚α-烯烴 PAO (ex: 美孚 ) 和 酯類 (ex: MOTUL ) 是目前數量最大宗的合成基礎油,它的意思是指該油品全部為合成物質
廠商在實驗室內經由化學變化製造而成,這稱之為 『合成基礎油』。
不過事實上,經由這種過程製造出來的合成物,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油,有人說應該稱之為 人工脂 或是稱為 潤滑脂
只是因為合成基礎油外觀跟傳統油品幾乎一樣,在幾經化學改變及添加多種特殊物質後,已可展現抗氧化、抗磨損、抗泡劑
、清淨、低溫流動性佳等多項功能,所以價位上會比一般的機油來的高,而且油的品質也可控制得很好。
在台灣多達數百種品牌的油品市場上,銷售主流是以合成機油為主,而礦物油也不是沒有人用,只不過在廣告以及宣傳方
面,加上利潤的考量,目前廠商主打的產品還是多為合成機油;二行程機油亦是如此,合成油如嘉實多TTS、培力H1R等一
定較貴。
目前在選購市面上的油品時,排除品牌差異的因素,應先考慮是否為合成機油,再考慮認證等級和SAE黏度,通常來說,低溫和高溫兩數字相差越大的機油越貴,且超低黏度 ex: 0W-40、5W-30的機油價格也偏高。
機油選用是路遙知馬力,而且就算選到品質不佳的非原裝油或假油,兩三萬公里內也不一定會馬上出毛病;目前在我家保養紀錄是一台95年三菱菱帥舊Lancer計程車,跑超過110萬公里,還沒塘缸過,只有回原廠換過活塞環、墊片和油封,他用的不是全合成機油只是一般最便宜的礦物油+油精而已,所以只要不是用到假油,良好的操駕習慣加上正確保養的觀念,想要有效延長引擎本身的壽命都不是問題。
1. 礦物油
市面上常見價格150元左右的油品通常都屬於此類,甚至範圍再下探
賣場常見價位 $3X~100 之間的機油大多都屬於礦物油,在外包裝上不太會有明顯的標示
通常只標示 Multi-Grade ,意思是"複級機油",或是僅僅標示SAE xw-xx黏度等級。
此種油的製作方式顧名思義是直接以地下挖出的原油經過提煉後,再加上各油廠實驗室所研發出來的添加劑
配方製成,主要成分為HC碳氫化合物;相對於合成基礎油來說,礦物油品的化學分子鏈結構較為脆弱,如果在駕駛時常有
激情演出的車主,狂催油門時曲軸油封附近所產生強大的剪力、離心力和高溫會將分子結構破壞,造成油膜破裂。
所以這類油品在激烈操駕之下,較易裂解變質,形成油泥積垢,但是在一般操駕方式下,基本保護引擎的能力
以及耐用度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礦物性基礎油含有的各式蠟質成分沒有辦法摻配出低黏度的油品,像前面數字是0W的油品
如果添加劑為了遷就低溫流動性就沒有辦法兼顧高溫黏度,反之亦然...
一般常見的黏度多半是 5W-30 10W-30 10W-40 15W-40 15W-50 20W-40 20W-50
也就是說高低溫黏度數字相差太多的油品,基本上就不會是礦物油。
有別於傳統分餾後經過溶劑精煉的礦物基礎油,近年一種低成本高品質的基礎油煉製技術已逐漸成熟
把石油蒸餾下來相同沸點的東西,高壓中溫下用多種觸媒加氫處理
使高分子量的分子氫化,去除含硫氮氧等分子,抗氧化跟抗腐蝕性比傳統精鍊的礦物油好一些
殘碳份更低,顏色更漂亮,最大的優勢是成本比合成油彽許多,但又能得到品質穩定產量大的基礎油
應用於 柴油引擎用油 更能突顯它的優點
2. 合成機油
這類機油介於礦物油與全合成油之間,價位約落在 $100~500 元左右
當我們在察看此類油品的包裝時,通常上面會印有 Synthetic、 Synthetic Based、 Semi-Synthetic 或者是德文
SYNTHES 的標示,而不論是英文或德文,都統稱 半合成機油,或簡稱為 合成油 (超合成機油)。
合成油的基礎為"合成油脂與礦物油類"做一定比例的添加,最後透過特殊的添加劑來控制油質與化學分子的穩定性
不過這類油品製造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於混合比例的拿捏與控制,一旦這個灰色地帶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油質
產生變化等不穩定因素,所以唯獨在選購半合成機油時,在品牌、種類眾多的情況下,最好注意有口碑的大廠
否則有很多這類油品都是台灣商人自行進口原料攪拌的,或有可能是次級品,為了愛車著想,各位還是小心為上。
3. 全合成機油
全合成機油是目前各家廠商急欲搶食的市場大餅,也是能代表自己研發技術的產品
價位帶很廣 $250~1000 元都有可能出現,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 100% Synthetic、 Full(y) Synthetic 或是
德文 VOLL SYNTHESE 之類的標示,市場上也往往會直接有中文說明明顯強調該項產品為 100﹪全合成油。
聚α-烯烴 PAO (ex: 美孚 ) 和 酯類 (ex: MOTUL ) 是目前數量最大宗的合成基礎油,它的意思是指該油品全部為合成物質
廠商在實驗室內經由化學變化製造而成,這稱之為 『合成基礎油』。
不過事實上,經由這種過程製造出來的合成物,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油,有人說應該稱之為 人工脂 或是稱為 潤滑脂
只是因為合成基礎油外觀跟傳統油品幾乎一樣,在幾經化學改變及添加多種特殊物質後,已可展現抗氧化、抗磨損、抗泡劑
、清淨、低溫流動性佳等多項功能,所以價位上會比一般的機油來的高,而且油的品質也可控制得很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